纪念毛主席 收藏() 评论() 字体: 大 / 中 / 小
漫长的革命
埃德加·斯诺 著
伍协力 译
我把这本书献给
如此充分地帮助了我丈夫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生和护士们
并献给
使这种爱护和关怀成为可能的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洛伊斯·惠勒·斯诺
2008年12月
目 录
译者的话... 1
第一部 一个不同的国家?... 3
(一)天安门上的会见... 3
(二)周总理的一个暗示... 5
(三)文化革命的实质... 10
(四)普通公民王某... 17
第二部 医疗和人口控制... 23
(五)针刺流产... 23
(六)什么是针刺?... 26
(七)性和人口控制... 31
(八)一些特殊情况... 38
(九)“把重点放到农村去”... 41
第三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47
(一○)崇拜的降温... 47
(一一)文化... 52
(一二)通过宣传搞阴谋... 58
(一三)公开的战争... 64
第四部 军队、党和人民... 70
(一四)一种军队专政?... 70
(一五)“为人民服务”... 75
(一六)作为建设者的军队... 78
(一七)艾丽斯在南泥湾... 83
(一八)军队和人民... 92
第五部 人民公社... 98
(一九)开端... 98
(二○)令人激动的旅行... 99
(二一)富人和穷人... 103
(二二)后顾前瞻... 104
第六部 与总理一夕之谈... 108
(二三)周恩来与敞开的门... 108
第七部 同主席共进早餐... 117
(二四)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 117
第八部 尼克松要去紫禁城... 125
(二五)实力地位... 125
附录:
一、山南海北... 134
二、1964年同周恩来的谈话... 162
三、1970年12月18日斯诺同毛泽东谈话纪要... 173
四、1936年9月底至10月初斯诺采访毛泽东纪要... 189
五、在斯诺最后的日子里... 287
译者的话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他当过《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记者,到过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后来担任《星期六晚邮报》的副主笔,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亚洲和欧洲重大事件的采访和报道。他一生写过十一本书,很多是与中国有关的,如《西行漫记》、《走向起点的旅行》、《今日的红色中国: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等。
斯诺曾在中国居住过十二年。他早在1928年就来到中国。1933年至1938年他住在北京期间,曾在燕京大学担任教职。1936年他访问了我国陕北革命根据地。回到北京后,他写了《西行漫记》一书,向美国和全世界人民介绍在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访问我国,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
1972年2月斯诺病逝后,斯诺夫人遵照他的遗嘱,把他的一部分骨灰送来中国安葬,于1973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廖承志同志在安葬仪式的讲话中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艰苦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漫长的革命》一书所报道的,主要是斯诺于1970年来我国访问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他时的谈话,以及他在各地访问时看到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同时他对一些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本书是斯诺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因为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使他没有能够继续写下去。但诚如斯诺夫人所说,“在这部书里,有着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一种新关系的种子。如果我们加以培育,它们就会发芽滋长。”
我们最初据松冈洋子的日文译本译出,后来又根据英文原著(美国兰多姆出版社1971年第一版)重新校订一遍。全书八章二十五节,附录四篇。除一些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需要的注释以外及附录第三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和第四篇(“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未译外,其余均照原文译出,仅个别地方作了一些删节。原书附有铜版照片数十幅,也已略去。
译者
1975年3月
第一部 一个不同的国家? (一)天安门上的会见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angshuixian/52499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